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造瘘管堵塞:造瘘管可能因血块、结晶或碎屑堵塞,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流出。可通过轻柔冲洗造瘘管来尝试疏通,通常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如果堵塞严重,则可能需要更换造瘘管。
2.感染:感染可能导致炎症和肿胀,从而影响尿液排出。此时应进行尿液培养以确认感染,并根据细菌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3.肾功能问题:如果双侧肾脏功能均受到影响,可能整体尿液生成减少。需通过血液检查评估肾功能,包括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以了解肾脏工作情况。
4.机械因素:如患者体位改变或造瘘导管移位,也可能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检查造瘘装置的正确位置和固定,确保其畅通无阻。
5.其他病理因素:包括结石、狭窄等结构性问题可能影响尿液排放,应通过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
出现该情况需及时联系专业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处理,以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任何干预措施都应在医学指导下进行,以保证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