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原因。血管内壁上的脂肪沉积物会逐渐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
血栓形成:由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过多,容易在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血流。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造成血管壁变硬、变厚,增加血管阻力,导致脑血流减少。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管壁容易受损,导致血流不畅,从而增加缺血风险。
2.临床表现:
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等。
行为改变: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或焦虑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麻木、言语困难等,严重时可能导致中风。
3.诊断手段:
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清晰显示脑部缺血灶的位置和大小,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工具。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虽然分辨率不如MRI,但对于急性缺血病例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多普勒超声:用于评估脑血流情况,了解血管狭窄或堵塞程度。
4.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剂(如华法林)以及降压药物等。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增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手术治疗: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疏通或修复受损的血管。
双侧额顶叶缺血灶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疾病,需要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以防止进一步的脑损伤和功能丧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