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膈疝手术应遵循哪些麻醉处理指南

2025-03-2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膈疝手术的麻醉处理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手术需求,以保障围术期安全和顺利完成。麻醉管理包括术前评估、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以及术后恢复。

1.术前评估

检查膈疝的解剖位置及累及范围,必要时进行胸部和腹部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以明确诊断并评估肺功能压迫程度。

重点评估呼吸系统功能,尤其是严重膈疝患者可能存在的通气/换气障碍,检查血气分析以了解氧合状态和二氧化碳排出能力。

注意循环系统的稳定性,某些情况下膈疝可能伴随心脏移位或大血管受压,需要超声心动图进一步评估心功能。

考虑其他相关风险因素,如营养状况较差、反流性食管炎、胃内容物误吸等情况,这些会影响麻醉计划的制定。

2.麻醉诱导

为减少误吸风险,术前应禁食至少6小时,并使用口服非颗粒性抗酸剂(如枸橼酸钠)和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预防酸性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推荐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时需快速控制气道以降低误吸风险,可选用药物包括丙泊酚、依托咪酯或乙酰胺菲。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至关重要,在气管插管后应调节潮气量和呼吸频率,避免因过度通气造成气压伤;同时注意监测呼气末正压水平以防术中肺塌陷。

3.麻醉维持

可选用静脉复合吸入麻醉技术,通过吸入麻醉药(如七氟醚)联合肌松药(如罗库溴铵)实现稳定的麻醉深度。

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术中尿量评估肾脏灌注状况。

如果手术过程中需要气腹(如腹腔镜修补),应关注气腹压力变化对膈肌动力学、心肺功能以及脑供血的潜在影响。

4.术后恢复

膈疝修补术后可能出现术后肺不张、低氧血症等问题,需及时调整机械通气模式,并尽早鼓励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镇痛管理建议使用多模式镇痛方案,比如硬膜外镇痛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但要避免过度镇痛导致呼吸抑制。

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预防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任何麻醉处理都需要结合具体患者的个体化需求,确保生命体征平稳,同时密切监控术中及术后的生理状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