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辨证分型:
脾虚水肿:多由饮食不节或久病损伤脾胃所致。表现为全身浮肿,尤其以下肢明显,伴有腹胀、纳差、便溏等。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常用方剂如五苓散。
肺失宣降:多因外感风寒或湿邪,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导致水液潴留。症见面目浮肿、恶寒发热、咳嗽痰白等。治宜疏风解表,化湿利水,可选用麻黄汤等。
肾阳虚衰:通常由久病、劳倦过度损伤肾阳,引起水液代谢失常。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夜尿频多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是其治疗原则,真武汤常用于此。
瘀血阻滞:瘀血内停使水液运行障碍,出现局部或全身浮肿,伴有肢体沉重、舌质紫暗等。活血化瘀、通络利水,如用桃红四物汤。
2.治疗手段:
中草药:根据不同证型,选择相应的药物组合,如车前子、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物。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促进水液代谢。
饮食调养:建议食用具利水消肿作用的食材,如冬瓜、薏米、赤小豆等,同时减少盐分摄入以减轻体内负担。
中医治疗水肿,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由于水肿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征兆,应注意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