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骨折类型和稳定性
稳定性骨折(如单纯压缩性骨折):若无神经损伤或明显结构失稳,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如影像学显示骨折断端移位或不稳定,仍可考虑手术。
不稳定性骨折(如爆裂性骨折):通常建议尽早手术以避免后续脊柱变形或神经压迫,但延迟手术仍有可能改善稳定性和功能。
2.神经损伤情况
若骨折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表现(如麻木、瘫痪),手术时机至关重要。虽然早期干预最佳,但延迟手术也可能对神经功能恢复有益。研究表明,术后恢复程度与压迫解除时间有关,时间越长,神经恢复越困难。
3.骨折愈合情况
通常骨折在4-6周后开始形成初步骨痂。此时手术会稍复杂,因为骨折部位已部分愈合,需根据影像学判断是否有畸形愈合或需矫正。
4.患者整体情况
老年人或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在术后感染、伤口愈合及康复方面风险更高。术前需完善全身检查以评估风险。
年轻患者通常耐受能力较强,术后恢复较快。
5.延迟手术的效果
研究表明,延迟手术(超过1个月)在某些情况下仍能取得较好效果,特别是对于慢性神经压迫或脊柱畸形矫正。
手术时机需由骨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手术后注意康复训练和定期随访以确保最佳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