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干预的医学含义是什么

2025-03-2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病情分析:近视干预的医学含义是通过科学手段减缓或控制眼轴增长速度、降低近视度数的快速加深,从而减少高度近视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1.近视的本质是眼球的前后径(即眼轴长度)过长,导致光线聚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近视发展的高峰阶段,眼轴每增长1毫米,近视度数可能增加约300度。干预措施的主要目标是延缓眼轴长度的增长。

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干预方法包括:

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通过夜间佩戴特殊设计的硬性隐形眼镜,暂时改变角膜形态,有助于控制近视进展。研究显示,这种方法可将近视进展速度降低30%至50%。

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0.01%-0.05%的低浓度阿托品已被证实可以有效减缓眼轴延长,对近视控制率可达40%-60%,且副作用较少。

多焦点软性隐形眼镜和周边离焦框架眼镜:这些光学手段通过调整视网膜周边部位的成像状态,减轻眼睛“拉长”的信号刺激,控制近视恶化。

改善日常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累计2小时及以上的阳光暴露能大幅降低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3.高度近视会显著提高一系列眼病的发生概率,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等,因此早期科学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意义。

科学的近视干预不仅在减缓度数增加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还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未来发生眼部疾病的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