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感染性因素
急性胃肠炎: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常见的病毒致病因子,沙门氏菌和志贺菌为常见的细菌致病菌。感染会刺激肠道,导致腹部痉挛和水样便排出。
食物中毒: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后通常在6-24小时内出现腹痛、腹泻,有时还伴恶心呕吐。
2.饮食相关因素
辛辣或油腻食物:容易刺激胃肠粘膜,尤其对敏感人群而言,可能引发短期的不适感与腹泻。
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者在摄入牛奶或乳制品后,由于乳糖无法被分解吸收,会产生肠道胀气、腹泻等症状。
3.肠道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功能性疾病,症状包括间歇性腹痛、腹泻或便秘,经常与精神压力相关联。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反复腹泻,并可能伴有血便和体重减轻。
4.药物的副作用
抗生素使用:某些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导致假膜性肠炎,从而引起腹部不适和水样便。
5.其他疾病
胆囊、胰腺疾病:胆汁或胰液分泌不足可能影响脂肪消化,引起脂肪泻及腹部疼痛。
病毒感染:一些全身性病毒感染也可能出现伴随症状,如流感或登革热。
长期腹痛伴腹泻需要警惕潜在的慢性疾病,应尽早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急性腹痛若伴随高烧、剧烈疼痛、脱水或便血,也需及时处理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