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问题,特点是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以及排便后仍有未排尽感。其可能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量不足或活动量过少有关。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并保持每日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2.直肠脱垂或盆底肌功能障碍:部分人群可能因骨盆底肌无力或直肠组织松弛而导致排便无力或感觉残留。数据显示,约10%的慢性便秘病例与盆底肌异常有关。这种情况通常需要通过专业的盆底肌康复训练或必要时手术干预来改善。
3.肛门括约肌异常:肛门括约肌过于紧张会使得排便费力,甚至产生排不尽的感觉。部分患者可通过肛门生物反馈训练或药物干预得到缓解。
4.炎症性肠病或肿瘤疾病:排便习惯改变且伴随排不尽感,还可能提示炎症性肠病或直肠癌等器质性病变。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数超过190万例,50岁以上人群为高风险群体,应警惕同时出现的黏液血便、体重减轻等症状。
5.精神心理因素: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也可能影响大脑对肛门及直肠的信号传递,从而出现排便不畅或排便不尽的主观感受。
如果长时间存在排便不尽的感觉,应结合相关检查(如肠镜、CT成像或肛门压力测定)排除器质性疾病,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并规范作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