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大椎穴:位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是诸阳之会穴,有清热降压的作用。刺激该穴位有助于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从而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
2.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下方,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刺激风池穴能改善头部及躯干部位的血液流动,从而缓解因高血压导致的头痛和眩晕症状。
3.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合谷穴是一个全身性的重要穴位,可以调节机体功能,帮助缓解高血压相关的不适。
4.曲池穴:肘关节外侧,当肘横纹尽头凹陷处。此穴位有助于清热和改善血液循环,对高血压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5.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刺激太冲穴有助于梳理肝气,进而对高血压有调节作用。
以上这些穴位在中医理论中常用于缓解高血压症状,但应注意拔罐并非高血压的唯一或主要治疗方法。在使用拔罐疗法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其他医学建议如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