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是什么

2025-02-1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胃糜烂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指的是胃黏膜表面出现局部浅表性损伤,通常不涉及更深层的组织。这种情况常由胃酸、消化酶等刺激引发,可能导致上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1.胃黏膜的破损程度:胃糜烂仅限于胃黏膜浅层,与胃溃疡不同,后者会损伤到黏膜下层甚至更深的组织。胃糜烂在愈合后一般不会留下瘢痕组织。

2.常见诱因:压力过大导致胃酸分泌异常;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酒过量或吸烟;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热的食物。

3.临床表现:症状多数较轻,包括上腹部隐痛或灼痛感,餐后加重;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能伴有黑便或呕血,提示存在胃黏膜出血。

4.检查与诊断:胃镜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必要时医生还会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5.治疗方案:治疗以保护胃黏膜和控制胃酸为主,常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如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则需接受三联或四联药物疗法。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也非常重要。

胃糜烂通常愈后较好,但若长期不治疗,可能发展成慢性胃炎甚至增加其他疾患风险。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规律、减轻心理压力,并避免滥用药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