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药物治疗
(1)抗炎药物:柳氮磺吡啶、美色拉嗪等是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通过减轻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2)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孢素等用于中重度患者,特别是在其他药物无效时,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
(3)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龙或布地奈德,用于急性发作期以快速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需谨慎,避免副作用。
(4)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英夫利昔单抗等),适用于难治性或重度患者,效果显著但费用较高。
2.饮食调节
(1)低纤维饮食:对于腹泻和腹痛明显的人群,可减少不易消化的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等。
(2)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可以补充因慢性炎症导致的营养流失,常推荐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鸡蛋。
(3)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以及容易产气的食物(豆类、碳酸饮料等)。
(4)注意乳糖不耐受:对乳糖敏感的人群应限制牛奶摄入,改用不含乳糖的代替品。
3.生活方式管理
(1)避免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加重症状,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及心理放松。
(2)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某些类型慢性结肠炎的风险,而酒精则可能刺激胃肠道,加重腹泻和疼痛。
(3)适量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但要避免剧烈活动。
早期干预、规范治疗和遵循医嘱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结肠炎的症状并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