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合谷(LI4):
位置:位于手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用于缓解头痛、牙痛、面部肿痛。
2.足三里(ST36):
位置:位于小腿前侧,膝盖下方约四横指处。
功效:提高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3.内关(PC6):
位置: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两横指宽处。
功效:镇静心神,缓解恶心呕吐。
4.涌泉(KI1):
位置:脚底中央偏前,在脚掌前三分之一处。
功效:用于滋阴降火、安神助眠。
5.太冲(LR3):
位置:位于足背大拇趾与第二趾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
功效:疏肝理气,缓解情绪压力。
6.关元(CV4):
位置: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
功效:补益元气,增强体力。
刺激这些穴位可以通过按压、推揉等方式进行,但应避免过度用力或长时间刺激。若感到不适或疼痛,应停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