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消化酶不足:胃和小肠需要分泌足够的消化酶来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如果摄入的食物超出身体能产生消化酶的能力,未被充分分解的食物可能刺激肠道,引发腹泻。
2.肠道负担加重:大量食物进入肠道,会对其造成额外的负担。肠道蠕动速度加快,以尝试迅速排空内容物,但这种快速运动会减少水分的吸收,从而导致稀便。
3.渗透压变化:如果食物中含有高浓度的糖或盐,它们会改变肠腔内的渗透压,导致更多的水分从体内进入肠腔,形成稀便。这种情况常见于摄入过量甜食或者咸食。
4.食物不耐受:某些人对特定食物成分如乳糖、果糖等不耐受。当这些成分摄入过多时,未被吸收的部分会在大肠中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导致腹泻。
5.细菌繁殖增加:过量未消化的食物进入结肠后,可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细菌代谢产物可能刺激肠道,引起炎症反应和腹泻。
合理膳食对于维持消化系统正常运作至关重要,避免一次性摄入过量食物有助于防止腹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