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准备阶段: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中医理论,确定需要刺激的穴位。
2.消毒与定位:
使用消毒剂清洁皮肤和针具,确保无菌环境。
准确找到穴位,通常依据中医经络系统和具体疾病症状选择。
3.实施针刺:
选用合适长度和粗细的不锈钢针,根据穴位位置和深度缓慢插入皮肤。
针刺角度和深度由施术者根据患者情况和穴位位置调整。
4.留针和调整:
针入后可留针一段时间,一般为15至30分钟,以便充分发挥疗效。
在此期间,施术者可能会轻微旋转或上下移动针以增强刺激效果。
5.取针和后续处理:
时间到后,小心拔出针头,并再次清洁皮肤。
有时建议患者休息片刻,以帮助身体适应治疗后的变化。
6.疗程规划:
针灸治疗通常需要多个疗程,每次包含几次治疗,以获得最佳效果。
针灸虽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疗法,但也需注意个别禁忌症,如某些急性疾病、出血倾向者等。在进行针灸前,务必咨询专业针灸师,并确认其资质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