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轻柔按摩:开始时应采用轻柔的触摸,以避免增加疼痛和进一步损害。用手指或手掌轻轻地在受伤区域周围进行圆形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逐步加力:随着几天的恢复,逐渐增加按摩的力度,但仍需保持适度压力。以10-15分钟为一个周期,每天多次进行。
3.方向性按摩:采取从脚趾向脚踝的方向进行按摩,有助于引导淤血向心脏流动,从而加速瘀血消散。
4.辅助手法:可结合热敷,如使用温热毛巾,在按摩前或后进行,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按摩效果。
5.配合拉伸运动:在疼痛减轻时,轻度拉伸脚部肌肉有助于改善灵活性并辅助淤血消散。
保持规律的按摩并与上述方法相结合,通常能够有效促进脚部恢复。但若出现肿胀加剧、剧烈疼痛或功能障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