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房颤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2025-08-2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快速房颤,或快速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主要与心房内多重电活动异常和结构改变有关。

1.电生理机制:快速房颤的核心机制是心房内存在多个折返环路。这些环路使得心房以非常快且不规则的频率放电,导致心房无法进行有效的收缩动作。这些异常电活动的传导速度可能达到每分钟300至600次,但大多数冲动被房室结阻滞,从而保护心室免于如此高的频率。

2.触发因素:触发快速房颤的常见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这些因素可以引起心房的电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增加房颤发生的可能性。

3.结构性改变:心房纤维化和扩张是促进快速房颤的重要结构性改变。纤维化可导致心肌间传导不均一,增加折返环路的可能性;而心房扩张则为这些异常电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4.自主神经系统影响: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作用会进一步影响房颤的诱发和维持。当交感神经过度活跃时,心率加快,易于诱发心律失常;而迷走神经通过降低心房的不应期,也能增加折返环路的形成。

5.遗传因素:部分快速房颤患者存在遗传背景,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功能,从而改变心电活动的传导性质。

快速房颤是一种复杂的心律失常,涉及多重电生理和解剖学改变。控制潜在风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和过量饮酒,以及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帮助减少其发生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