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手术中融合,置换和零切积有何区别

2025-02-1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病情分析:颈椎前路手术中,融合、人工椎间盘置换以及零切迹技术是三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它们在适应症、操作方法及预期效果方面各自存在差异。

1.融合手术:

原理:将病变或受损的椎间盘移除后,通过植入支撑材料(如钛网或碳纤维笼等)和骨移植物,使上下椎体最终愈合为一个整体。

适应症:常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退变性疾病以及某些严重的脊髓压迫性病变。

优点:能够提供稳定性,较大程度缓解神经压迫并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缺点:会使相关节段失去活动度,从而可能导致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邻近节段疾病),长远来看可能需要再次干预。

2.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

原理:采用人工椎间盘替代受损椎间盘,以保留颈椎节段运动功能,同时减轻对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

适应症:更适用于年龄较轻、椎间隙高度尚可、不伴有明显骨质疏松且无严重关节退变的患者。

优点:保留了术后节段活动度,降低了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概率,有助于恢复更自然的生物力学结构。

缺点: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长期效果与安全性研究仍在积累中。

3.零切迹技术:

原理:一种新型的融合技术,通过避免使用传统的前路钢板系统,仅使用专门设计的椎间隙融合器进行固定,同时实现减压、植骨和固定一体化。

适应症:针对一些需要前路融合但又希望减少软组织损伤的病例。

优点:简化手术步骤,减少对前方软组织和食道的刺激以及潜在并发症,如吞咽困难;术后恢复时间可能缩短。

缺点:手术指征相对严格,不适合骨质条件较差或需要较多节段融合的患者。

不同方案具有各自特点和局限性,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疾病性质、身体状况及个人需求等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