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日常清洁不足
由于婴幼儿皮肤娇嫩,如果清洁不彻底,粪便残留可能会在肛门周围滋生细菌,从而产生异味。建议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部位,并充分擦干,避免湿气滞留。同时,应定期更换尿布或纸尿裤,确保局部清洁和干燥。
2.饮食结构
婴幼儿的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进食某些特定食物(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可能导致肠道气体增多,散发出异味。如果母乳喂养,母亲的饮食也可能影响到婴儿的排泄气味。可以适当调整辅食种类,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泥、水果泥等,有助于改善便便气味。
3.肛周感染
如果肛门异味伴有红肿、瘙痒或者分泌物异常,有可能是由肛周湿疹、肛周脓肿或者真菌感染引起。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就诊,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炎症或感染。
4.消化功能紊乱
婴幼儿出现腹泻、便秘等情况时,由于消化功能改变,可能会导致肠道内容物排出时散发出异常气味。如果发现便便颜色、形态异常,如带血、泡沫状、油腻感等,应警惕乳糖不耐受、过敏性疾病或胆汁代谢异常等问题。
5.寄生虫感染
少部分情况下,蛲虫感染也可能引发肛门异味,同时伴随夜间瘙痒加重的表现。可以通过肛周涂片检查确诊,再根据医嘱用药。
婴幼儿肛门异味一般通过改善卫生习惯和调整饮食即可缓解。如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或无法改善,应尽快寻求医疗帮助以明确病因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