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问题可以显著影响食欲。研究表明,约25%至30%的成年人在精神压力增大时会出现食欲减退。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调控食欲,而情绪波动可干扰这一调节过程。
2.饮食习惯:不规律的饮食时间和频繁进食高糖、高脂肪食品可能导致胃部感觉异常。例如,持续过量摄入卡路里会使胃排空变慢,从而降低饥饿感。据统计,每餐后胃排空时间平均为4小时,这一过程被打乱后,饥饿信号的发出也会受到影响。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以及化疗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就是食欲不振。服用这些药物的人群中,食欲下降的发生率可达10%至20%。一些降血压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也可能影响食欲。
4.激素水平:人体内的激素如胰岛素、瘦素、胃饥饿素等,与食欲密切相关。任何导致这些激素分泌失衡的情况都会影响饥饿感。研究发现,瘦素水平升高可抑制食欲,而这在肥胖个体中较为常见。
5.其他生理因素:包括感染、炎症以及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引起食欲变化。这类疾病的发病率通常在总人口中的5%至10%。
即使胃镜检查正常,仍有必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果症状持续或影响生活,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士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