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尿道下裂在家族中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若父亲或兄弟有尿道下裂病史,新生儿患该病的概率会显著增加。具体而言,尿道下裂的发生率在有尿道下裂家族史的婴儿中约为8%至20%。
2.环境因素: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与胎儿的性发育异常有关。例如,孕期接触到雌激素类药物、杀虫剂等可能增加胎儿尿道下裂的风险。孕妇在怀孕期间的健康状况,如糖尿病、肥胖症等,也可能增大婴儿尿道下裂的几率。
3.内分泌因素:胎儿在性器官发育过程中需要雄激素的作用。如果这一过程中雄激素水平不足或其受体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尿道下裂的发生。
4.妊娠期间的营养状态: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早期摄入叶酸不足可能与尿道下裂的发生相关。保证孕妇在怀孕期间合理的营养摄入尤为重要。
5.多胎妊娠:多胎妊娠如双胞胎、三胞胎等,其子宫内环境较为复杂,胎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压力和资源限制较单胎妊娠更多,这也可能是尿道下裂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尿道下裂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其确切病因仍未完全明确,但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已被认为与其发生密切相关,在产前及孕期管理中应特别注意这些风险因素,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