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抗感染药物: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
常见的抗生素类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用于细菌性结膜炎等。
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滴眼液,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B滴眼液,用于眼部真菌感染。
2.抗炎药物:
用于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吲哚美辛滴眼液,适用于手术后炎症处理。
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滴眼液,广泛用于各种眼部炎症,但长期使用需监控副作用。
3.降眼压药物:
主要用于青光眼患者,通过降低眼内压来保护视神经。
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心安滴眼液,减少房水生成。
前列腺素类似物如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提高房水外流。
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多佐胺滴眼液,同样用于减少房水生成。
4.人工泪液:
缓解干眼症状,保持角膜湿润。
成分通常包括羧甲基纤维素或玻璃酸钠,模拟天然泪液的润滑效果。
使用频率和剂量可根据个体需要调整。
5.营养视网膜药物:
主要用于改善视网膜功能,预防黄斑变性等疾病。
如含有维生素A、C、E及矿物质锌的复合营养补充剂,有助于延缓黄斑变性的进展。
在使用上述药物时,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并遵循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