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临床表现:
大约50%的狼疮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到中度的肝功能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肝区不适或疼痛。
2.实验室检查:
血清转氨酶升高:大约10-20%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
自身抗体水平:抗核抗体阳性率在90%以上,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阳性率可达70%左右,还可以检测其他相关自身抗体如抗Sm抗体、抗RNP抗体等。
肝功能指标:可能出现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提示胆汁淤积或肝细胞损害。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肝脏超声常用于初步筛查,可见肝脏大小、回声分布异常,但通常无特异性改变。
磁共振成像: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结构变化,但也较少特异性发现。
4.病理检查:
肝活检:通过肝组织活检可以获得更为明确的病理诊断。常见病理表现包括脂肪变性、肝细胞坏死、炎症浸润和纤维化等,部分患者可能呈现出特异性的淋巴细胞浸润。
5.排除其他病因:
需要排除药物性肝损害、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其他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疾病。
狼疮性肝损害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全面评估。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其他可能导致肝损害的因素,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