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习惯
避免暴饮暴食,建议少量多餐,每餐控制在7分饱左右。
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蒸蛋等,减少油炸、辛辣和过于粗糙的食物摄入。
每天摄入膳食纤维约25-30克,如燕麦、红薯、水果和绿叶蔬菜,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控制咖啡因、酒精及碳酸饮料的摄入,这些刺激性物质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
饭后尽量不要立即躺下,保持至少半小时的直立姿势,可降低胃食管反流的风险。
2.作息习惯
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建议为7-9小时。睡眠不足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饭点规律,早餐应安排在起床后1小时内,晚餐建议在睡前2小时以上完成。
避免过于劳累或熬夜,这可能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失调,从而影响胃肠健康。
3.情绪管理
长期焦虑、紧张可能会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影响胃肠蠕动,甚至引发胃溃疡或肠易激综合征。
建议通过深呼吸、冥想或适度运动来缓解压力。
4.定期体检
年龄超过40岁,或有胃癌、肠癌家族史者,应每年进行胃镜检查和大便隐血筛查。
出现腹痛、黑便、呕血等症状需及时就诊,以排除严重疾病。
5.药物使用
慎用对胃肠粘膜刺激大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若必须使用,则确保饭后服药。
有胃酸过多情况者可遵医嘱使用抑酸药,但长期服药需监测不良反应。
通过综合调整上述因素,可有效保护胃肠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