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纤维摄入不足
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全谷物、蔬菜和水果中,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并增加粪便体积。如果长期缺乏纤维摄入,大便可能会变得干燥且难以排出。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约25-30克膳食纤维。
2.水分摄入不足
水是软化粪便的重要因素。如果每日饮水量低于1500-2000毫升,容易导致大便干结,从而影响排便顺畅。
3.运动不足
缺乏身体活动会减缓肠道蠕动,特别是在久坐的情境下,这种情况更为常见。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
4.排便习惯不规律
经常忽视排便信号或忍便会导致直肠敏感度降低,时间久了可能引起便秘或排便不畅。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例如晨起后如厕,有助于形成规律。
5.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
反复的排便费力可能造成肛门括约肌痉挛或无力,进一步加重排便困难。这在高龄人群中较为多见。
6.肠道疾病
肠梗阻、肠易激综合征、痔疮或肛裂等疾病均可能引发排便不适或困难。直肠癌等严重疾病也可能表现为排便不顺畅。
7.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阿片类止痛药、抗抑郁药、钙补充剂或利尿剂,可能引起肠道蠕动减慢,导致排便问题。
8.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焦虑、抑郁或压力过大会通过神经调节机制影响肠道功能,这种情况下通常伴随腹胀或腹痛。
排便不利索的原因需要结合个人症状、病史和生活习惯分析。如果问题持续且伴随明显腹痛、体重下降或大便带血,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