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够在胃内顽强生存的细菌,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一旦感染,不借助药物干预,机体很难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完全清除这种细菌。
2.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50%以上的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其中仅部分人会出现症状,如上腹疼痛、食欲下降、嗳气、恶心等。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未表现出明显不适,但仍可能存在隐性健康风险。
3.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胃部疾病相关,尤其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据统计,未经治疗的感染者中,10%-20%会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而1%-3%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这使得及时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4.幽门螺杆菌阳性后通常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其中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与两种或三种抗菌药物组合,疗程一般为7-14天。治疗成功率可达80%以上,但需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以防复发或耐药。
5.虽然某些文献报道少数个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因特殊原因自然阴转,但这种情况极其罕见,且不能作为临床依据。确诊感染后建议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标准治疗。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不可依赖自愈,应重视规范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叉感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