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纤维摄入不足
每天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为25-30克,但很多人日常饮食中缺乏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这会降低粪便体积,使其难以通过肠道。
2.饮水不足
成人每天应摄入至少1500-2000毫升水。如果水分摄取不足,会导致粪便干燥、坚硬,形成小块状。
3.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或缺乏规律的身体活动会减缓肠道蠕动,增加大便颗粒化的风险。规律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平滑肌的正常工作。
4.排便习惯不规律
经常忽略排便的自然信号,如憋便或因忙碌延迟排便,会使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水分进一步丧失,导致粪便形态发生变化。
5.压力或精神因素
长期的焦虑或精神紧张可能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弱肠道蠕动并引发便秘问题。
6.肠道疾病
某些胃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或肛裂,会导致粪便形状异常。盆底功能障碍也可能会影响排便能力。
7.药物副作用
部分药物(如铁剂、抗抑郁药、某些镇痛药)会减缓肠道蠕动,造成粪便干硬。
8.年龄增长
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下降或活动量减少,更容易出现肠道蠕动减缓的情况。
长期的大便呈现羊粪蛋状需注意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的摄入、保持适当运动以及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如果调整后症状未改善或伴随腹痛、出血等其他异常,建议尽快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