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肠道蠕动减慢
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过长会导致粪便变得干硬,难以排出。这种情况可能与饮食纤维不足、缺乏运动有关。
2.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如果日常饮食中蔬菜、水果和全谷类摄入较少,容易导致排便困难。
3.水分摄入不足
水分不足会使粪便中的含水量降低,粪便变得干燥,难以通过直肠排出。
4.排便习惯不规律
长期忽视排便信号或者延迟如厕,会造成直肠内产生堆积,对刺激逐渐不敏感,从而引起便秘。
5.精神紧张或压力
压力和情绪问题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肠胃活动异常,出现便秘情况。
6.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以及服用某些止痛药、抗抑郁药、抗过敏药等,都可能引发排便困难。
7.盆底肌肉功能紊乱
如果盆底肌肉协调性差或者存在痉挛,会妨碍正常排便,表现为排便费力或不完全。
当出现排便困难时,可尝试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并保证每日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同时增加适当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如果症状持续,伴有腹痛、腹胀或其他不适,应尽早就医,以明确具体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