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参考值范围及检测意义
血清AST正常值通常为0~40U/L左右,具体标准因实验室而异。AST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以及心脏、骨骼肌等组织中的酶,其主要作用是参与氨基酸代谢。当组织出现损伤时,AS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数值升高。相比之下,AST偏低通常被认为没有特异性的病理学意义。
2.可能的原因
肝功能减退: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肝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或萎缩,如终末期的肝硬化、晚期肝癌,可能会导致肝细胞数量减少,AST水平降低。
营养不良或蛋白质缺乏:AST是由蛋白质合成的酶,因此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可能引起其生成减少。例如,长期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个体可能表现出这一改变。
妨碍检测的外界因素:包括个体差异、测试仪器灵敏度问题或采样误差,也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偏低。
3.辅助判断
除了单一AST指标,需结合其他肝功能检查参数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共同评估。还应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史综合分析,避免单纯依赖某一个数值进行诊断。
AST偏低通常意义不大,但若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或指标变化,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潜在原因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