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怎么预防

2025-03-1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志贺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预防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个人卫生习惯。以下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1.保持手部清洁

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的习惯,这是预防细菌性痢疾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研究表明,勤洗手可以减少50%以上的肠道疾病传播风险。

2.饮用安全水源

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建议选择煮沸的水或消毒处理过的水。例如,将水加热到至少100摄氏度并保持沸腾1-3分钟可以杀灭大部分致病微生物。

3.食品卫生管理

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熟食需要彻底加热,中心温度应达到70摄氏度以上并保持足够时间。水果和蔬菜在食用前要充分清洗,有条件时可进行浸泡与杀菌。

4.正确储存和处理食物

食物需妥善冷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室温环境下,因为志贺氏菌在20℃至40℃的范围内繁殖速度较快。剩余食物最好低温保存,并在食用前完全加热。

5.处理粪便和垃圾

家庭、学校及公共场所需确保卫生设施完善,粪便及时清理并妥善处理,避免污染水源或环境。垃圾应及时密封处理,防止苍蝇滋生。

6.避免高危行为

外出就餐时尽量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避免生吃未彻底清洗的蔬果,以及不喝来源不明的饮品。在流行病高发地区,应避免进食街头摊点出售的食品。

7.加强健康教育

定期向社区宣传肠道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家长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卫生习惯。

8.及时接种疫苗(若有)

某些地区可能提供针对志贺氏菌的特定疫苗,虽然目前这种疫苗应用还不广泛,如果有相关需求且条件允许,可根据医生建议接种。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细菌性痢疾的风险。一旦出现持续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