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炎症反应:肌肉纤维受损后,身体会启动炎症反应来进行修复。这一过程涉及多种免疫细胞的激活和释放炎性因子,如前列腺素,这些物质能引起疼痛和肿胀。通常在受伤后24至48小时内疼痛感会达到高峰。
2.局部出血和肿胀:肌肉拉伤时,肌纤维和血管可能遭到破坏,导致局部出血。血液和体液会积聚在损伤部位,造成压迫并刺激神经末梢,引发更强烈的疼痛感。
3.肌肉痉挛:受伤后,周围的肌肉可能出现保护性收缩,即痉挛,以限制运动并防止进一步损伤。这种不自主的肌肉紧张也会加剧疼痛。
4.修复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在组织修复过程中,身体会释放生长因子和其他化学介质,它们虽然有助于愈合,但也会通过刺激疼痛感受器增加疼痛感觉。
注意尽量减少活动以避免加重损伤,使用适当的方法如冰敷、抬高患肢等手段来减轻疼痛。疼痛如果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