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疖子的形成:外耳道的疖子是由于毛囊或皮脂腺感染引起的,它可能由细菌侵入毛囊或皮脂腺导致。这种感染通常会引起局部红肿、疼痛,并可能产生脓液。
2.自愈可能性低:外耳道环境较为封闭且潮湿,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疖子的感染可能加重,甚至扩散至周围组织,发展为更严重的中耳炎或其他疾病。
3.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对于轻度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药膏或滴耳液。
外科引流:如果疖子已经形成脓肿,需要医生进行切开引流以排出脓液,防止进一步感染。
保持耳道清洁:日常护理中应避免用手或不洁物品接触耳道,保持耳道干燥和清洁。
4.医生建议:在出现外耳道疖子症状时,尤其是伴有持续疼痛、分泌物增多或听力下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避免自行处理。
合理的医疗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风险。定期清洁和正确护理外耳道,有助于预防疖子的形成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