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判断高危因素
高危肺结节往往具有以下特征:直径大于8毫米、不规则边界、实性或部分实性成分、快速增长(双倍时间小于400天)、伴有钙化和毛刺征。高危人群还包括年龄超过50岁、有吸烟史或职业暴露史、家族中存在癌症病例,以及既往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病者。
2.影像学评估
对于疑似高危肺结节,建议通过低剂量螺旋CT进行详细评估。动态观察结节大小、形态及密度变化可以帮助判断其恶性可能性。PET-CT也可用于识别代谢活跃程度较高的结节,提示肿瘤可能性。
3.组织病理学诊断
如果影像学表现提示恶性概率较高,可进一步选择经支气管镜或经皮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这种方法能够明确病理性质,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4.外科手术干预
当影像学及病理结果高度怀疑恶性时,应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或亚肺叶切除术,具体方案取决于结节位置与患者整体状况。微创胸腔镜技术在许多病例中已成为首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5.辅助治疗措施
术后如确诊为恶性肺结节,还需结合病理分期制定是否进行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方案。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局部消融治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也是可行选择。
高危肺结节的管理需要综合多学科意见,从影像学监测到病理确诊,再到干预治疗,各步骤均需要谨慎。同时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吸烟和环境污染,以降低肺结节进展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