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炎症反应:肺部感染可能导致短暂的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形成肺结节。这种情况下,结节可以随着炎症的缓解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如果再次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炎症可能复发,导致新结节出现。
2.结核或真菌感染:有过肺结核或者真菌感染史的人群,肺组织中可能残留钙化点或瘢痕。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区域可能再次活跃,引发新的结节样表现。
3.血管瘤或良性肿瘤:一些局限性的良性病变(如错构瘤)可能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一过性的结节状改变。如果局部血流动力或代谢环境发生变化,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新结节。
4.恶性病变:部分恶性结节在早期可能呈现动态变化,既可能缩小也可能重新出现,需要特别关注那些边缘不清晰、不规则或伴有周围组织侵袭的结节影像特征。
5.其他非感染因素:灰尘吸入、过敏反应,以及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引起肺部局灶性炎症,导致结节反复出现。
出现上述现象后,应高度重视定期随访,通过低剂量螺旋CT监测结节大小、形态和密度的变化。如有必要,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或病理活检明确性质,避免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