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影像学检查:
肺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特征、密度及是否存在钙化等信息是判断其性质的关键指标。如果结节直径小于5毫米且边界清晰,多为良性;如果大于8毫米或呈现毛刺、分叶等恶性特征,应高度警惕。
建议做增强CT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结节的性质。同时通过对比以前的影像资料,观察结节是否有体积变化,可帮助判断其动态演变。
2.症状评估:
咳嗽可能由肺结节引起,也可能是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或感染)的表现。如果咳嗽持续超过两周,尤其是夜间加重,需特别关注。
痰液的颜色、量及性质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黄绿色痰提示细菌感染,带血痰则可能与恶性病变或者支气管黏膜受损有关。
3.实验室检查:
痰液培养和病原学检测可以帮助明确是否存在感染。
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升高提示可能出现感染,而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肿瘤标志物升高则需警惕恶性病变。
4.专科会诊:
对于疑似恶性或难以判断性质的病例,应及时转诊至胸外科或肿瘤科进一步评估,包括必要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或穿刺活检。
5.治疗措施:
若为感染所致症状,应在明确病原后选择适当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如果怀疑结节为恶性或已确诊,应早期介入治疗,如手术切除或放化疗。
良性结节通常仅需定期随访,但症状较重时可考虑对症治疗,如使用止咳药、祛痰剂等。
除了以上措施,还应避免吸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按时复查影像学以了解病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