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观察与评估:
肺结节通常通过胸部影像检查发现,如胸片或CT。若直径小于5毫米,且无恶性表现特征,多数情况下仅需定期随访,无需立即干预。
对于位于中央或边缘、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结节,通常无须担心。这类结节在青少年中常因炎症、感染或先天发育异常引起。
2.进一步诊断:
如果结节直径较大(如大于8毫米)、形态不规则、有毛刺样边缘,或密度发生异常改变,需要进一步精确检测,如增强CT扫描或PET-CT。
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病史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结核排查、血液肿瘤标志物等,以排除感染或其他病理性原因。
3.治疗选择:
若结节确认为良性,例如由炎症或感染导致,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病因。常见的用药包括抗生素、抗结核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具体使用方案根据疾病类型决定。
对于无法确定性质的肺结节,且随着时间结节体积明显增大,可考虑微创手术切除,如胸腔镜技术,既能明确诊断也能有效治疗。
确诊为恶性可能性极低时,避免过度医疗,但仍需规律复查,通常半年至一年一次。
4.预防与监测:
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二手烟及环境污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家长和学校需注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因“肺结节”这一诊断带来的不必要压力,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肺结节在中学生中的恶性风险极低,绝大部分无需复杂治疗,但定期随访和合理评估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