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的调整是导致血压变化的常见原因。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盐摄入、减轻体重及戒烟限酒等措施都能有效降低血压。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稳定血压水平。
2.药物使用:降压药物可能会导致血压过低。如果正在服用降压药且血压显著下降,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都可能对血压产生较大影响。
3.脱水或营养不足:缺乏足够的液体摄入或失去大量液体(如腹泻、呕吐)会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使血压下降。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低血压,因为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4.内分泌系统问题:甲状腺功能低下(甲减)、肾上腺功能不全(如艾迪生病)以及其他内分泌紊乱会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导致血压下降。
5.心脏问题:某些心脏疾病,如心衰或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泵血效率降低,从而导致低血压。
6.神经性因素:自主神经系统的问题,如体位性低血压,会在站立时导致血压下降,并伴随头晕或晕厥症状。
血压异常变化需关注,并可能需要医疗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定期监测血压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至关重要。随意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需要谨慎,最好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