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体位调整:将患者置于半卧位或侧卧位,这有助于减少误吸风险,并能更好地观察患者的反应。
2.选择合适的导管:通常使用软质硅胶或聚氨酯材质的导管,其尺寸大小需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型进行选择。成人一般使用12到16号导管。
3.润滑导管:在插入前,应用水溶性润滑剂涂抹在导管上,以减少对鼻腔和咽喉的刺激,从而提高舒适度。
4.插管过程监控:缓慢插入导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面部表情,以判断导管是否进入气道。如果出现咳嗽、面色发红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重新评估。
5.确认导管位置:插管后,需通过抽吸胃液及检测pH值(通常小于5.5为正常)来确认导管在胃内。可以使用听诊法,即在注入少量空气的同时用听诊器听胃部是否有气流声。
6.固定导管:确认位置无误后,将导管固定在鼻翼和面颊部,以防止脱出。固定时应注意避免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7.监测并发症:整个过程中需注意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鼻腔出血、鼻粘膜损伤或误吸等情况,并做好相应处理准备。
实施鼻饲插管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步骤,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并保障患者的舒适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