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酒精对抗利尿激素的抑制:正常情况下,抗利尿激素负责调节肾脏的水分重吸收。饮酒后,酒精抑制大脑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使得肾脏无法有效地排出多余的水分。这种情况下,即使摄入大量液体,身体仍可能出现尿少的现象。
2.脱水风险:酒精本身具有利尿作用,会促进初期大量排尿。由于抗利尿激素被抑制,随后的水分摄入不能有效转化为尿液,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加剧,引起脱水。
3.电解质平衡紊乱:过量饮酒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尤其是钠和钾的比例失调。这种失衡会干扰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的正常处理功能,从而影响尿液生成。
长期大量饮酒不仅对肾脏有害,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肝损伤、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系统损害。节制饮酒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整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