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周期影响
人体睡眠有90分钟左右一个周期的特点,由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组成。深夜醒来的现象可能恰好处于一个睡眠周期结束时,尤其是在浅睡眠阶段容易被外界刺激唤醒。通常午夜两三点是人体从深睡眠逐渐进入浅睡眠的时间段,因此容易醒来。
2.压力或焦虑因素
长期的精神压力或焦虑会导致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干扰正常的睡眠调节。尤其是凌晨两三点,人体皮质醇水平开始逐渐上升,这种应激激素的分泌可能使人清醒,更容易引起“半夜醒来再难以入睡”。
3.血糖波动
夜间血糖水平可能下降,特别是对晚餐进食不足或患有低血糖症的人群。低血糖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从而诱发夜间惊醒伴随心跳加速或出汗等不适表现。
4.饮食和生活习惯
晚上摄入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品,或者睡前吸烟,会影响深睡眠质量,增加夜间醒来的概率。高脂肪、高糖的晚餐也可能导致肠胃负担,干扰睡眠。
5.身体健康问题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中断会频繁打断睡眠。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可能刺激食道,也容易在夜间唤醒大脑。
更年期女性荷尔蒙波动: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引起夜间潮热和觉醒。
6.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中的光线、噪音或温度变化也可能成为干扰睡眠的隐性原因。例如,室内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深层次的睡眠状态。
如果上述情况长期存在并伴随白天疲劳、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建议调整作息习惯,并就医进行进一步评估,比如检查甲状腺功能、血糖水平或排查睡眠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