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分离性身份障碍主要表现为多重人格的存在。患者可能在不同时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模式、语言习惯、记忆和价值观,这些人格可以互相知晓,也可能完全不知情。每个身份的出现往往与特定的情境或压力相关。
2.该病的发生率较低,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估计低于1%。女性患者的比例更高,且通常表现出更多的身份数量,平均可达到15个。而男性患者的身份数量通常较少,约为8个左右。
3.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研究显示,超过90%的患者有严重的儿童期创伤史,例如虐待、忽略或失去亲密关系。这些创伤可能导致个体通过“切割”记忆和情感的方式来逃避痛苦,从而形成多个独立的心理状态。
4.其他伴随症状还包括记忆缺失、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历意识短暂丧失或对某段时间内的行为完全没有记忆。
5.治疗目标主要是帮助患者统合各个身份,并增强对现实的适应能力。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创伤聚焦治疗和长期支持性治疗。药物通常用于缓解伴随的焦虑或抑郁症状,但对核心症状作用有限。
分离性身份障碍是一种复杂且需要专业干预的心理疾病,误解可能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帮助。需要关注到其背后的创伤背景,并鼓励患者接受心理和精神层面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