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调整作息规律
考前一周逐步调整睡眠时间,确保每天有7-9小时的睡眠。晚上尽量避免让孩子过度用脑,如临睡前复习较难的科目,避免影响大脑的放松状态。同时可以尝试固定的睡前仪式,比如洗热水澡或进行10分钟的深呼吸练习,有助于建立入睡信号。
2.改善饮食结构
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茶、咖啡或功能饮料;减少高糖分零食的摄入,以免引发情绪波动。在晚餐中适当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坚果等,可促进褪黑素分泌,帮助入睡。
3.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协助孩子按照重点和难点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减轻“知识量未掌握完全”的焦虑感。每复习45-50分钟后建议休息10分钟,让大脑有机会消化吸收。临近睡觉不宜再安排记忆性强的内容,以免思绪活跃干扰入睡。
4.鼓励表达情绪
孩子可能因考前压力而产生自我怀疑或过度担忧。耐心倾听其想法,并为其提供正向支持,如肯定平时的努力,强调健康比成绩更重要。同时可帮助其认识到适度紧张是正常表现,提示将专注点放在发挥真实水平上。
5.适当运动调节心态
每天安排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跳绳或瑜伽,这有助于释放压力激素、提高身体舒适感,改善睡眠质量。睡前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神经兴奋影响入睡。
6.必要时求助专业人士
如果调整生活方式后仍出现持续失眠或显著焦虑,可以咨询心理医生评估情况,必要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心理辅导或药物辅助治疗。但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青少年长期服用助眠药物。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弹性较强,及时介入通常能取得良好效果。家长需要以稳定的情绪陪伴,引导其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考试,把过程作为成长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