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压力和焦虑
压力过大或情绪波动较大时,大脑在休息状态下仍然活跃,会将日常中未解决的紧张情绪带入睡眠。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人更容易经历负面梦境,这可能是身体对不安和焦虑的反应。
2.睡眠阶段与快速眼动期的关联
噩梦主要发生在快速眼动期,这一时期占整个睡眠周期的20%-25%。如果在快速眼动期之前被频繁打扰或睡眠质量很差,大脑可能以更强烈的方式表现焦虑,导致醒后记忆深刻的梦境体验。
3.外部刺激或睡眠环境问题
光线太亮、环境嘈杂或者温度不适宜都会导致浅睡眠,从而增加快速眼动期的不稳定性,间接促进梦境内容的混乱和不安。卧室过热或过冷也可能引发类似现象。
4.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晚餐进食过量、高脂肪饮食或饮用含酒精、咖啡因的饮品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减缓入眠并加重梦境不安。特别是在临睡前吃得过饱,胃肠道的工作负担增加,可能通过迷走神经影响大脑活动。
5.健康问题或药物副作用
临床观察发现,存在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人更容易频繁出现噩梦。一些抗抑郁药、降压药或神经兴奋类药物可能会改变睡眠结构,从而增加梦境的不稳定性。
6.创伤事件的记忆残留
如果近期经历了重大创伤或难以释怀的事件,这些记忆可能在睡眠时被潜意识唤起,形成清晰而令人不安的梦境。
通过调整作息时间、优化睡眠环境、放松心情以及避免促使大脑兴奋的行为,可以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如果此现象长时间持续且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以排除潜在的心理或生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