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局部反应:
白蛉叮咬后,通常在叮咬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瘙痒和红肿。这种反应类似于其他蚊虫叮咬后的皮肤反应,持续时间不一。
在叮咬处可能形成小丘疹或水泡,通常在几天内消退。
2.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对白蛉唾液中的成分存在过敏反应,可能出现较严重的皮肤炎症,包括大面积的红斑、肿胀和疼痛感。
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全身性过敏反应,需要立即就医。
3.利什曼病(黑热病):
白蛉是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感染后可能引起皮肤型、内脏型和粘膜型利什曼病。
皮肤型利什曼病表现为皮肤溃疡、结痂;内脏型利什曼病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肝脾肿大、贫血等全身症状;粘膜型利什曼病影响鼻腔、口腔及咽喉部黏膜,引起溃疡和毁容性损伤。
4.潜伏期与症状发展:
利什曼病的潜伏期从数周到数月不等,具体取决于利什曼原虫的类型和个体免疫状况。
症状发展缓慢,初期可能不引起注意,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和长期健康问题。
被白蛉叮咬后,应观察身体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尤其是皮肤溃疡或长期不愈合的红肿。必要时尽早就医,并告知医生有关白蛉叮咬的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