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拔罐机制:拔罐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负压,导致皮肤和肌肉被吸入拔罐器中。这种负压可能导致皮肤下方毛细血管的破裂,从而出现瘀斑或轻微出血。
2.出血程度: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出血仅限于皮下瘀青,并不是真正的开放性出血。瘀青随着时间会逐渐消退,一般不超过两周。
3.影响因素:个人皮肤敏感性、拔罐持续时间、力度以及使用的拔罐方法(如火罐或气罐)都会影响出血的程度。皮肤较为敏感的人更容易出现淤青。
4.风险控制:为了减少皮肤损伤和出血风险,建议避免在同一部位长时间或高频率拔罐。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力度和时间,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如果出血持续增加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剧烈疼痛或感染迹象(红肿热痛),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