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正常生理性出汗
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重要功能。当环境温度升高、情绪紧张、进食辛辣等情况时,出汗量会自然增加。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治疗。
2.原发性多汗症
原发性多汗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异常多汗状态,多发生于掌心、足底、腋窝及面部。此类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病,病因不明,但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相关。
轻度症状:可通过外用止汗剂、口服抗胆碱能药物或肉毒素注射来改善。
重度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人群可考虑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信号来减少汗液分泌。但手术可能导致代偿性多汗,即身体其他部位出汗增多,需要仔细权衡利弊。
3.继发性多汗症
若出汗伴随其他系统性症状,如持续疲劳、心悸、体重变化等,需警惕继发性多汗症,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低血糖等。
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和其他慢性感染。
恶性肿瘤:某些肿瘤(如淋巴瘤)可表现为盗汗等症状。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解热镇痛药、降压药)可能导致出汗增多。
针对继发性多汗症,关键在于处理原发病,手术一般无必要。
4.精神性出汗
情绪压力、焦虑或恐惧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出汗过多。对于这种情况,心理干预和放松训练比较有效,极少需要手术。
频繁出汗只有在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多汗症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才可能考虑手术干预。同时需警惕继发性病因,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