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术后肠麻痹:手术特别是腹部手术后,常会出现肠道蠕动减慢或停止的情况。根据研究,约有15%到35%的患者在腹部手术后会经历这种肠麻痹现象。这种情况下,由于肠腔内积存的气体较轻,可能仍能被排出,而粪便因肠蠕动不足无法排出。
2.术后饮食改变:手术后常需要一段时间逐步恢复饮食,从禁食到流质饮食再到固体食物。这个过程可能影响肠道内食物残渣的产生和排出。一个合理的过渡期通常需要数天,这期间可能会出现无大便的现象。
3.药物影响:麻醉剂和术后止痛药物(尤其是阿片类药物)可导致肠蠕动减缓。研究指出,使用阿片类药物后,肠动力可能降低30%到50%,从而引发便秘。
4.活动量减少:术后病人通常活动量减少,而运动是促进肠蠕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可能延迟肠道功能的恢复。
5.水分摄入不足:术后若摄入水分不充分,会导致肠内容物干燥,难以通过肠道排出。成年人术后的日常水分需求一般为2000-2500毫升,如口渴、尿量减少等表现提示补水不足。
术后若长时间无大便且伴随其他症状如腹胀、腹痛,应及时就医评估,以排除更严重的问题,如肠梗阻。保持适宜的饮食、活动量和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