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粪便外观检查:评估粪便颜色、形态和气味。正常粪便应为黄色或棕色,质地均匀且无强烈异味。
2.微生物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的病原体,如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可识别出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以及蛔虫、钩虫等寄生虫感染。
3.化学成分分析:检测粪便中的化学物质,如胆红素、隐血和脂肪等。胆红素含量过高可能提示肝脏疾病;隐血阳性可能预示消化道出血;脂肪含量异常提示吸收不良或胰腺问题。
4.酶类活性测定:主要检测粪便中的胰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等消化酶的活性水平,以判断胰腺功能是否正常。
5.其他特殊检查:根据临床需要,可能还会进行如粪便pH值测定、病毒抗原检测等特殊项目。
粪便常规检查能够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信息,对于诊断肠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其他胃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采集样本时,需遵循医嘱,避免混入尿液、血液等杂质,以确保结果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