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早期介入:尽快开始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减轻因长时间不活动产生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研究表明,越早介入康复过程,患者的恢复效果越明显。
2.步态训练:通过使用步态训练设备,如平衡板、踏步机等,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正常的行走方式。重复练习可促进神经系统重塑,提高步态稳定性。训练频率一般为每天至少一次,每次20-30分钟。
3.力量训练:针对下肢肌群,如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进行力量训练,以增强肌力。常用的方法包括抗阻训练和体重支持练习。这些训练有助于改善站立和平衡能力,每周建议进行3-5次,每次15-20分钟。
4.平衡与协调训练:利用平衡板、泡沫垫等辅助工具进行训练,以提高身体的姿势控制能力和协调性。此类训练通常每天进行10-15分钟,逐渐增加难度。
5.功能性电刺激:通过对受损肌群施加电刺激来促进肌肉收缩,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和减少痉挛现象。每次治疗持续约30分钟,建议每天进行。
6.姿势矫正与转移训练:帮助患者在不同位置间进行转换,如从坐到站立或从站立到行走。通过反复练习这些基本动作,提高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性。这种训练通常每天进行两次,每次15分钟。
脑卒中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和耐心。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持续练习能够显著提高康复效果,帮助患者重新获得下肢的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