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饮食质量不佳:
摄入的食物缺乏足够的纤维和蛋白质,这两者能延长饱腹感。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导致血糖波动,进而引发饥饿感。
吃饭时间不规律,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调,例如胰岛素和瘦素的分泌受影响。
2.生活方式因素:
缺乏睡眠可能增加饥饿激素(如胃饥饿素)的分泌,同时减少抑制食欲的荷尔蒙(如瘦素)的分泌。成年人一般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
过度运动或锻炼,会消耗大量能量,需及时补充营养,否则易产生饥饿感。
3.心理因素:
压力和情绪波动可使一些人通过进食来缓解不适,由此形成习惯性的饥饿感。
4.健康问题:
糖尿病:尤其是未控制的糖尿病,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导致身体持续处于“饥饿”状态,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从而频繁感到饥饿。
胃肠道疾病:例如胃溃疡、胃酸反流等,可能模仿饥饿感。
若总是感到饥饿,应首先检视饮食结构,确保含有足够的纤维和蛋白质。维持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也是必要的。如果调整生活方式后仍然存在异常饥饿现象,建议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