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性中药有哪些

2024-10-2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寒性中药是指性质偏寒凉,有清热解毒、泻火、润燥等作用的中药。它们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症,如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

1.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痢疾、胃肠炎、疮疡肿毒等。每日用量一般为3-10克。

2.石膏: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高热不退、肺热喘咳、头痛牙痛等症状。每日用量在15-60克之间。

3.知母:具备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特点,适用于治疗内火炽盛、阴虚火旺的症候,如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每日用量为6-12克。

4.黄芩:能够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多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疮痈肿毒等。每日用量通常为5-10克。

5.竹叶:其作用包括清热除烦、生津利尿,适合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等症。每日用量为3-9克。

6.栀子: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见长,常用于治疗热病心烦、肝胆湿热、血热吐衄等病症。每日用量一般为3-10克。

7.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效果,适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疮疡肿毒等。每日用量在6-15克之间。

8.金银花:其功能包括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多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疮疡肿毒等。每日用量为6-15克。

9.夏枯草:善于清热泻火、消肿散结,主要用于治疗瘰疬、乳痈、甲状腺肿大、肝火上炎等症。每日用量为9-15克。

寒性中药适合用于治疗热性疾病,但使用时需根据个人体质以及具体病情,在医生或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虚寒体质的人出现不适症状如腹泻、胃寒等。

免费咨询